罗素曾经睿智地宣称:“幸福源于这世界的多姿多彩。”诚然,人生旅途,幸福与苦难如影随形。我们毕生追逐的幸福,其实往往藏匿于咫尺之间,而那遥不可及的地平线,又何尝不是生命中苦难的宝贵财富?
在人生的画卷上,“距离”这一笔究竟何其珍贵?那位睿智的老者早已为我们揭晓谜底:“距离延绵之处,即是人生收获之域。”此言不正是描绘了医学巨匠李时珍的一生?他受人景仰,所著《本草纲目》流传千古,其医学巅峰之作,正是源于他跨越山水、遍尝百草的苦难历程。山川之广,铸就了他的坚韧,岁月之长,见证了他为中国医学史册添上的辉煌一笔。
若无邪恶小人的排挤,屈原能在放逐之后挥毫泼墨,赋就千古绝唱《离骚》?孔夫子又怎能于游说四方之后,笔耕不辍,著成《春秋》传世?
我们常言,中国文人的命途多舛,若非历经生活之磨难,又怎能书写出触动人心的篇章?我似乎又目睹了那位孤独老人的身影,他高吟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。杜甫在童年时那枣树下的欢声笑语,恐怕从未预知命运将为他铺就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。
他的一生波澜壮阔,长安十年的屈辱与辛酸,令他在乱世之中屡遭陷害,备受冷落。杜甫晚年,心若游丝,身似飘蓬,那颗曾向往仕途的心,却始终未能忘怀君王与百姓。尽管他心中常怀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的论语古训,但他的身影,却依旧可以选择如欧阳修般与民同乐,寄情山水。我谓杜甫,何不将借酒消愁之际,化作济世救民之行,以他独特的方式,绽放出生命的璀璨之光。
距离之美,在于其遥不可及;距离之魅,在于其触手可得。众所周知,遥远的梦想易碎,现实的沉重易被遗忘。人们常因现实的苦难深重而心生逃避,但只有真正追寻“天堂”之旅,方知现实之光的可贵。
昨日之杜甫,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;今日之我们,亦不过是明日世界的一粟。
人生百态,幸福与悲伤,皆由距离所塑造。唯有深刻领悟现实之真谛,方能在那遥远的距离中,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。